辛亥革命前后黄克强先生的革命活动(9)

辛亥革命网 2014-10-08 15:46 来源:《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一集 作者:李书城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半个月后,黄兴于10月25日偕同夫人徐宗汉及日人萱野长知等从上海乘江轮到达汉口。各军士见黄先生亲来指挥作战,士气大振

  孙先生在那时还是主张出兵讨袁。他一面派人赴各省联络军人。一面还派陈其美、戴天仇(后改名戴传贤)来与黄先生辩论。黄先生仍然坚持不能用武力解决的意见,往往争论激烈,不欢而散。孙中山先生这时想亲自到日本寻求日政府的援助,但黄先生和在沪同志多不赞同此举。黄先生认为依靠外援来反袁,不容易得到国人谅解的,而且袁世凯反可以此为借口向欧美各国求援。

  袁世凯在对南方的军事部署就绪、大借款成功以后,就下令把广东、江西、安徽三省的都督免职。此时大家都感到保全实力、隐忍待时已不可能了。江西都督李烈钧离职赴沪后,又返湖口,于7月12日宣告独立,树起讨袁旗帜。

  南京第八师的两个旅长王孝缜、黄恺元于7月13日午后仓皇来沪,向黄先生密报说:朱卓文从上海携款2万元到南京运动第八师的几个营、连长,叫他们杀了师长、旅长后宣布独立,并请孙先生莅临南京主持讨袁军事。但未受运动的营、连长向王、黄两人报告了这个消息,并主张先发制人,除掉这几个营、连长。他们两人认为第八师主张慎重,不轻于发动讨袁,是为了替本党保存实力,留在将来起更大的作用;现在若内部自相残杀,必至两败俱伤,第八师实力势将完全消灭。他们两人感到与其自己消灭自己,不如一致对付敌人,虽实力不能保存,也算作了光荣的牺牲。因此,他们两人嘱咐告密的人把这个消息极端保密,不要告诉别人,也不要报告陈之骥师长,因陈是个性情耿直、胸无城府的人,恐怕他听了这个消息,暴跳起来,反误大事。他们两人在向黄先生报告了如上经过以后,就对黄先生说,现在事已至此,虽准备未充分,也只得树起讨袁的旗帜,请黄先生赴南京作讨袁军总司令,他们一致服从,但千万请孙先生不要在此混乱时期赴南京,须俟南京独立稳固后,再请孙先生去组织政府。

  在商讨总司令部组织时,他们建议总司令部的参谋长人选可俟黄先生到南京后再行公推,只是声明不要钮永建、李书城两人担任。因为他们认为钮在广西督练公所作帮办时,遇事迟疑不决,顾虑太多,往往对重大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而李在留守府主持裁兵过激,曾撤过第八师一个团长的职,致使该师兵员至今还不足额,官兵对他有意见。黄先生见势已至此,遂应允他们的要求,决定次晨赴宁。他随即往见孙中山先生,说他自己愿赴南京举兵讨袁,请孙先生在初举义旗时暂勿赴南京,俟创立一个局面后再请孙先生前往主持;并谓南京独立后,须有上海方面的兵力、财力的支援,请孙先生在沪督促陈其美赶快占领上海。孙先生同意后,黄先生乃嘱王孝缜、黄恺元两人当夜赶回南京,布置起义。

  7月14日晨,黄先生装作赴南京游览的姿态偕同眷属乘沪宁火车到达南京。是晚即在李相府陈之骥住宅开军事会议,与会者有南京第一师师长章梓、第九师师长洪承点、第七师师长冷遹、第八师师长陈之骥等。会上决定出兵计划,各部分担任务如下:原驻江北的冷遹第九师,加上从第八师编成的一个混成团(团长刘建藩),共同配备在蚌埠铁路沿线,抵御冯国璋南下的军队;章梓、洪承点两师布置在淮扬一带,防守长江要塞,阻止张勋部前进。黄先生于次晨(7月15日)赴江苏都督府会晤程德全,请程通电各省宣布独立。程德全被迫应允,并推黄先生为江苏讨袁军总司令。

  当黄先生在江苏都督府会客厅候晤程德全、程尚示出见时,江苏都督府参谋长兼江苏第一师师长章梓突然宣布前第一师师长陈懋修、讲武堂副堂长蒲鉴、要塞掩护第二团教练官程凤章、南京要塞司令吴绍璘等通敌,均予枪毙;尚有张一爵、张斯麟两人闻风先逃,未被捕获。据陈之骥告我说:被章所杀的那几个人,多是留日陆军学生,曾在徐绍桢统制下作过军官,因与章梓素积嫌怨,遂为所杀,并不是由黄先生或程德全的命令执行的,也不是由南京几个师长会商决定的。

  程德全虽被迫宣布独立,但于7月17日托故离宁,设办事处于上海,饬南京取消独立。南京宣布独立后,第八师组织一混成团,由刘建藩指挥向江北进攻。在该团尚未到达前线与第九师会合时,第九师的前线指挥官迫不及待,首先单独发动进攻,与敌军交锋未久,即被击退,溃不成军,纷纷后退。刘建藩率所部进入阵地后,因人数不多,只能采取防御战术,坚守待援。与此同时,陈其美、钮永建攻取上海,亦告失败,敌军将从上海进逼南京,而湖口方面失利的消息又传到南京,南京将有三面受攻的危险。讨袁军参谋长黄恺元见南京形势危迫,深恐黄先生悲愤自杀,日夜守在黄先生左右,并极力劝请黄先生离宁赴沪。黄先生离宁时,师长陈之骥赶来送行,知黄先生身无一文,临时找卫队长凑集了银币70元送交黄先生作旅费。黄先生坐日本停在下关的运煤船,与黄恺元同赴上海。据陈之骥说,黄先生临行时曾嘱咐他要维持南京秩序,不要让残留在南京的兵士扰害商民。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