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3)

辛亥革命网 2011-06-03 00: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汪敬虞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本文着重分析了西方资本主义侵入中国以后,中国原有经济结构的变化,从中观察中国资产阶级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它所处的时代,以及这个时代

  二、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中国的过程中中外商人关系的变化

  由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而引起的中外商人关系的变化,这是研究中国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从而是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所要涉及的第二个问题。

  中外商人关系的种种表现,决定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结果。一般地说,受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排挤打击的中国商人,对入侵的资本主义采取抵制禁拒的态度;而适应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需要的,则采取迎合效力的态度。这是合乎逻辑的发展,是一个总的趋势。

  当然,实际的情况是十分复杂的。同一行业之中,不同地区、不同集团乃至个人之间的际遇,并不完全相同,因而出现了明显的分野。例如,同属旧式金融业,重点在北方和内陆的山西票号和重点在通商口岸的上海钱庄,它们的际遇就不一样。当钱庄在适应入侵的资本主义的需要,转入为它们服务的轨道时,票号却走上结纳权贵为封建政府服务的道路。在它的汇兑业务中,京饷、协饷等官款的汇解,占据重要的地位。它虽然参与通商口岸和内地之间的商业汇兑,但一般不和外国洋行发生直接的金融联系。同样,中国封建社会中专营经纪的牙行,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之后,一部分遭到淘汰,一部分则适应外国入侵者掠夺原料、推销成品的需要,作为中间媒介,成为压榨小生产者、为外国资本服务的工具。六十年代通商口岸一些华商栈号用来与外国洋行打交道的掮客,实际上他们原来就是经营牙行的(North China Dai1y News.1867年3月23日,页2727。(以下简称Daily News.))。

  在说明这种分野的问题上,中国的大豆转运贸易和大豆的加工生产,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例证。

  我国东北主要农产品之一的大豆,在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入侵中国的过程中,从两方面受到外国侵略者的注意:一是大豆的沿海转运贸易,一是大豆的加工生产。

  被称为豆石的大豆沿海转运贸易,是中国传统的沿海转运贸易的大宗,也是数以万计的中国帆船业者和运输工人赖以为生的传统行业。当六十年代初期外国轮船侵入豆石转运贸易之时,人们可以看到中国原有的豆石贸易的参加者对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进行抵制的大量事实。上海从事豆石转运贸易的沙船业者首先起来反对,甚至要求禁止华商雇用外国轮船运销豆石,以求沙船利益的保全(《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一九三○年版,卷三十二,第二○——二一页,Wright,页403—404。)。而牛庄、登州两处的大豆商人,也利用行会的势力,对大豆的贸易条件和价格结构,进行全力的控制,力图把这一传统贸易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截然相反的活动。

  还在豆石转运贸易全面对外开放以前,在原有的中国商人中间,已经有一部分人开始走上了另外的方向。他们不是对抗入侵的西方资本主义,而是使自己的活动适应入侵者的需要。当外国商人在登州一带进行非法的豆石走私的时候,那里就出现了中国商人的配合活动。这种走私,常常是由中国商人出面,在登州运载豆石出海,然后在口岸辖区以外的海上,将豆石转交给走私的外国轮船,从中分享走私的利益(B.Dean,China and Great Britain,The Diplomacy of Commercial Relations.1860—1846。1974年版,页82—83。)。在这里,中国商人实际上是外国非法走私的从犯,而其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无非是利用外国轮船运输的优越条件,以达到获取优厚利润的目的。

  因此,完全可以设想,当豆石贸易完全对外开放以后,在外国船只航行速度和吨位运费远较中国帆船优越的条件下,中国沿海的豆石转运贸易,会愈来愈多地为外国商船所掌握。事态的发展正是这样。以豆石贸易最大的口岸牛庄为例,在开关以后的三年中,进口的外国船只由八十六艘增加到二百七十四艘。其中绝大部分是出租给中国商人,进行沿海转运贸易。例如,在一八六五年进口的外国船只中,由中国商人租雇的,几占90%(Trade Reports,1865年,牛庄,页14。)。与此对照,原来有两千余号以运载豆石为专业的沙船,此时只剩下四五百号(《海防档》,一九五七年版,购买炮舰,第八六一页。)。所有这些,都是在上海沙船业者向清政府要求禁止华商雇用外国轮船运销豆石,以求保全本身利益的情况下出现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