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5)
辛亥革命网 2011-06-03 00: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汪敬虞 查看:
但是,并不是所有拥有投资资金的人,都有相同的投资倾向。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即谁的手中握有大量的货币财富,谁就能够而且必然创办或投资新式企业。
让我们在分析商人之前,先看一看官僚地主。
地主阶级是封建社会财富的最大占有者。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入侵以至中国资本主义现代企业开始产生的三十年间,中经太平天国革命和革命失败的激烈政治变动,一方面地主阶级受到沉重的打击,一方面却兴起了一批以投靠外国侵略者、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而起家的官僚地主。这个新兴的官僚地主阶层,比他们的上一代集中了更多的社会财富。其中直接屠杀起义农民的湘淮军大小将领和地方团练,则是他们的集中代表。在财富集中的程度上,七十年代新兴的官僚地主,至少不亚于通商口岸的商人。如果单凭货币财富的积累一个条件,这些地主之投资于资本主义现代企业,也是不应该亚于商人的。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中国早期的三个大型的资本主义现代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和上海织布局,都是在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官僚势力笼罩之下产生的。这三个企业的开办资本,一共不过八十万两,如果全部由李鸿章出资,恐怕也只占他的财富的一小部分。但是,我们到现在还没有看到李鸿章自己入股的可靠记载。尽管李鸿章是以倡导洋务自命的大官僚,但真正要他自己投资,恐怕还觉得有失身份。当然,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当中国资本主义现代企业经历了二十年的岁月以后,一些通过不同途径和洋务发生联系的官僚地主,逐渐热中于企业投资,这是完全可能的。但是,即使在这个时候,土地对官僚地主的吸引力仍然大大超过新式企业。湘系官僚聂缉□,淮系官僚杨宗濂兄弟,都是在九十年代初期以后投资棉纺织工业的佼佼者,但是,他们在投资工业的同时,仍然大量购置田产,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曾纪芬:《崇德老人自订年谱》,一九三一年版,各页,杨宗濂等:《侯太夫人行述》,不著年月,第一五——一六页;屠仁守:《屠光禄奏疏》,一九二二年版,第三四页。)。
在工商行业之中,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而出现的分野,使其在对待新生的资本主义企业的态度上,也出现明显的差异,需要区别种种不同的情况。
拿城市金融银钱业来说,适应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钱庄,在七十年代以后的中国资本主义企业中,表现出很大的活力。许多钱庄老板就是洋行买办。他们先是附股于洋行的企业,接着又投资于自办的资本主义企业。到了八十年代,相当一部分中国企业资本是由钱庄的利润转化而来,钱庄和新式企业在资金上发生了直接联系(参阅拙稿《唐廷枢研究》,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与此相反,和官府发生联系的票号,它的财东把注意力集中于结纳权贵,对于资本主义现代企业的投资,失去了与他的财力相称的兴趣。
再拿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打击排挤的海运业来说。应该看到,并不是所有的旧式航运业者都对新式航运企业抱着禁拒的态度,在总的受到外国轮船打击、排挤的过程中,并不排斥内部的分化。以上海的沙船业而言,六十年代后期,在大部分沙船业者亏折货本、浸至失业的同时,少数上层分子则与洋行势力搭上关系。李鸿章说:“华商搭附洋轮,亦有殷实沙户在内”(李鸿章:《李文忠公全书》,一九○八年版,朋僚函稿,卷十二,第二九页。(以下简称《李鸿章集》))。这正是上海沙船业者要求禁止华商雇用外国轮船从事沿海运输以后的事实。而中国自办的第一家轮船公司——轮船招商局的首创者,就是有名的沙船业主朱其昂。当然,朱其昂和沙船业中的少数上层分子的表现和作为,并不能改变沙船业者就其整体而言对资本主义企业采取的禁拒态度,这也是不言而喻的。
由此可见,对待资本主义企业的态度,各行业之间各不相同;同一行业各集团之间也彼此互异。虽然如此,总的看来,对资本主义企业较早又较多发生联系的,总是那些适应外国资本入侵并为之服务的行业和集团。简言之,就是那些开始走上买办化道路的行业和集团。在这里,洋行买办,作为一个集团而言,突出地引人注目。
首先是交通运输业。在中国的第一家新式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出现以前的六十年代后期,新式轮船企业的筹办,在中国商人中间就已开始有所酝酿。其中至少有两起是出自买办或洋行出身的人的推动。一是一八六七年容闳倡议的轮船公司(《海防档》,购买船炮,第八七二——八七五页。),一是一八六八年吴南皋的购船计划(丁日昌:《抚吴公牍》,一八七七年版,卷十三,第三八页。)。容闳的买办出身,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至于吴南皋,他在六十年代之初,就是一个“在夷人处作伙”(静吾等编:《吴煦档案中的太平天国史料选辑》,一九五八年版,第七一页。(简称《吴煦档案》))、“熟习商务”、“通晓西国语言文字”(《李鸿章集》,奏稿,卷四十二,第二七页。)的“广帮人”(《吴煦档案》,第七一页。)。轮船招商局最初虽为沙船出身的朱其昂创办,但不到一年,便转到买办唐廷枢和徐润的手中,很快买办的股份在局中占了压倒的地位(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一九二七年版,第八六页。(以下简称《徐润年谱》))。和航运发生密切关系的保险业,亦复如此。由徐润、唐廷枢主办的仁和、济和保险公司,资本主要都是来自买办(《徐润年谱》,第八二页;《申报》一八七五年十一月五日;《万国公报》一八七八年一月五日,一八八三年一月二十日;《沪报》一八八九年三月三十日。)。交通运输业中的铁路和电报,也有类似的踪迹可寻。中国自办的第一条专用铁路,是附属于开平煤矿的唐胥铁路。它从头到尾都是在唐廷枢主持之下,其中有买办的投资,这是完全可以设想的。中国自办的第一家电报企业,是一八八二年成立的上海电报总局,它的主要主持人就是刚刚离开太古洋行的郑观应。其中有买办的投资,这也是可以设想的。
资本主义工业中的买办投资,也占很大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