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式婚礼所折射的妇女地位问题(9)

辛亥革命网 2011-04-22 00:00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作者:严昌洪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本文用民俗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中国旧式婚礼所折射的妇女地位问题,认为“父母之命”和“结二姓之好”的议婚过程,折射出女

  总之,“文明婚礼”与“集团结婚”从形式上改变了新妇受歧视、受压制、受侮辱的处境,表明近代妇女地位的有限提高。

  然而,由于各地、各家的条件不同,不能都举行上述正规的新式婚礼,往往把旧式婚礼加以改造,参用新礼。这种改良,使传统婚礼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变化,除了简化仪节,戒奢崇俭,废除跪拜,改行鞠躬等以外,最突出的是歧视妇女的厌胜驱邪之术和象征翁姑、丈夫压制新妇的仪式渐被摒弃;野蛮低级的闹房活动在知识阶层中渐以演说会、歌唱会、跳舞会代替;买卖婚姻虽然存在,但已受到社会的鄙视。这一切同样也折射出近代妇女地位的有限提高。

  旧式婚礼从多方面折射出近代妇女地位的低下,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首先是传统妇女观的根深蒂固。除了陈东原氏所指出的阴阳男女观念支配中国3000年以外,男尊女卑、重男轻女、无菲无仪、唯议酒食、三从四德、从一而终等儒教观念亦支配中国3000年,直到近代,余毒仍在。旧式婚礼是这些观念的集中的、具体的表现,其中充斥反映妇女受压迫、受歧视的仪式则不足为怪。其次是礼制与民俗的因循传袭。婚礼是以往礼制与民俗的糅合,而此二者又具有顽强的规范性和传承性,虽然代有更易变异,但其主要精神和仪节总是被人们一代一代地沿袭下来。在婚礼、婚俗传承的同时,弥漫其中的封建伦理与迷信色彩传袭下来了。第三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诸方面变革的迟缓与不彻底。这使妇女就业困难,政治地位更难提高,受教育的机会亦不平衡,大部分农村妇女仍处于愚昧落后的状态中。近代妇女经济上不能自立、政治上无参与权的社会现实必然要反映到婚姻方面来。这恐怕是旧式婚礼改革不彻底,文明婚礼不普及,折射妇女地位低下、命运多舛的种种仪式仍在各地照行不误的根本原因。

  因此,要肃清婚姻生活中的封建遗毒,一要彻底清算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等传统妇女观;二要大力宣传移风易俗,改造旧婚俗,树立新风尚;三要在经济、政治、文教方面进行彻底的变革,铲除封建礼俗赖以苟延的社会土壤,从根本上提高中国妇女的地位。这或许是我们研究旧式婚礼的启示吧。

  参考文献:

  [1]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Z].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1990.

  [2]陈顾远.中国婚姻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3]河北安新县风俗调查纲要(1932年11月20日)[Z].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二档”)藏,12全宗第18266卷.

  [4]上海县风俗调查纲要[Z].二档,12全宗第18260卷.

  [5]湖南汝城县志:卷21·政典志·礼俗下[M].1932.

  [6]江西省南昌县风俗调查纲要汇编(1932年8月)[Z].二档,12全宗第18272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