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形象的中国解读及其对辛亥革命的影响(7)

辛亥革命网 2014-01-06 00:00 来源:《史林》2012年1期 作者:熊月之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 1732-1799)的事功、品德,在晚清中国被广泛、持续传播,其形象被从多种维度解读,对于改变中国人的异域人

  噫嘻乎,自由之钟,猛报于国中,独立之旗,翻飞于海上,荣则荣矣,而建设之难,远非革命者始念所及也。一国之大,万民之众,使凡事非以精神贯注之,则厚此薄彼,不得其当,此致治之所以难,而不得不愤当局者之愦愦也。当其初也,国家独立之成否,全悬于军队之手中,故联邦议会,常战战兢兢,而唯恐失军人之欢心。及战局告终,军队昨日之劳苦,已置之九霄云外,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者,非古今一致、东西一辙耶!此议会于今日,所以放掷军队之论功行赏而热心专注于其他之问题也,而谓将士能默尔以息乎!故不平之声,勃然而起于军营之间,美国之独立,即使功败垂成,亦所不难。故华盛顿劳心焦思,当冬季赐假之余,不得不居于军营之中,常监督将士,而使归于平静。然而联邦议会,依然等闲视之也,将士之不平,以是愈高其热度,诉于华盛顿而请弹劾议会。华盛顿毅然不允,且喻之曰:“军队者为国民之自由而设立者也,而议会者又为代表国民之自由,故军队不可不服从议会之命令。”将士虽无如之何,然其气益激,日思所以破坏国会之法,遂有出拥立华盛顿为王,举兵颠覆之说者。其状恰如清教徒之迫克林威尔者然。然以华盛顿心情之高洁,其肯从之乎!于是大集将士,挥泪而晓以大义曰:“呜呼诸君,吾等所以掷一生之幸福与生命而奋斗者,果何为耶?夫非为我殖民地人士之自由耳?今而为此,何无操节之甚也,何无慈悲之甚也!呜呼,吾等忍兄弟妻子离散之苦,以血与肉而购得自由之美花,由含苞而吐艳,逐渐开裂,今将成熟,乃仅激于小愤,而遽若此,吾神圣之军队,其亦前此之果何为耶?”将士闻之,皆流泪谢罪。然华盛顿不仅以戒军队为事也,复驰书议会,务使军队得十分之酬报,军队之不平以止,北美自由国之障碍以去,而国光乃长辉于世界矣。使华盛顿于此之时,稍怀一念之野心,一跃而就帝王之位,竞拿破仑、恺撒之光荣,则合众共和之事,有不如鲜花之忽遇暴雨,旋即香消影灭乎?是故北美新自由国之建设,不独宜归功于美国人民之士气,而公乎无私之政治家,其所尽力,尤足令人钦佩者也。(43)

  革命党人卢信在1910年夏秋间所写《革命真理——敬告中国人》,以华盛顿抵抗英军为例,说明革命是正义的事业,正义的事业在开头可能困难,但最后一定会取得胜利:

  世上唯有理固有势,势者由理而生,舍理则势亦无由而存。纣有臣亿万,武王有臣三千,势甚殊也,然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则亿万人而不敌三千人矣。盖理所在即势所在,一时之势力安足恃乎?华盛顿之革命也,地不过十三州,人不过三百万,以抗拒雄冠全球之英国,其势甚难也,然终告成功者,何也?则理也。夫天下最可凭者理,最不可凭者势,理有一定而势无一定。设我国人人皆晓然于独立自由之理,则满洲政府虽如何强横,然冰山难恃,势力果可长保乎?(43)

  卢信以华盛顿事迹激励革命党人,反清革命一定会取得胜利:

  华盛顿以十三州之地,三百万之人,而与强英战,以军械粮饷言,则华盛顿等必无抗拒英政府之能力,然而终于成功者,何也?夫英之待美,万不及满虏待汉人之暴虐,英国海军为世界冠,岂满清数十艘废船所能及其万一!英国兵精粮足,又岂满清财政不充、招募市井无赖驱之为兵者所能及其万一?美国革命史,纪革命之事实,农民赤手空拳,有持犁锄以战者,其军械粮饷之缺乏如此,而革命终告成功者,则在理不在势也。(44)

  陈天华在《猛回头》中,也以华盛顿事迹为例,说明美国赢得独立战争胜利的艰巨性:

  列位!你看五洲万国,最平等、最自由,称为极乐世界者,岂不是美利坚吗?列位!须晓得,这个世界也不是容易得来的。这美利坚原是北美洲一块荒土,自前明年间,英国有数人前往开荒,自后越来越多,到乾隆时候,有了三百万人。时英国与法国连年开战,兵饷不足,把美利坚的地税加了又加,百姓实在出不起了,向那官府面前求减轻一些,不但不准,反治了多少人的罪。人人愤怒,共约离英自立,公举华盛顿挂帅,与英国一连战了八年。英国奈他不何,只好听其自立一国。公举华盛顿为王。华盛顿坚不允从……列位!这美利坚若不是八年苦战,怎么有了今日呢?(46)

  五 凡人化取向

  美国的华盛顿研究与评价,在华盛顿去世以后,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圣人化,后一阶段是凡人化,以南北战争为分界。其间原因,一是华盛顿去世已久,人们对他的怀念热潮已过,开始冷静下来。二是南北战争以后,美国工业化迅猛发展,人民向西部开发,疆域大为拓展,美国民主思想中注入了西部移民的民主观念,人们开始以平常心来看待自己的领袖。三是林肯的出现,打破了华盛顿一枝独秀的局面。林肯出身劳动人民家庭,在国家面临分裂的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既统一了联邦,又消灭了种植园黑奴制度。这种崛起于草茅之中的伟大英雄,其光芒足以与华盛顿同耀争辉,甚至比身为巨室富豪的华盛顿更有社会基础。(47)

  对华盛顿作凡人化解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强调美国共和制度的确立,不是华盛顿个人的功劳,而是美国人民的创造。诚如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在华盛顿解甲归田后评论说,人们与其崇拜华盛顿的性格,更应赞美教养他的国家。确实,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美国共和制度,不是在君主专制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而是在资产阶级文明曙光照耀下成立的,民主思想深深地影响着美国民众。在华盛顿当选总统之前,已有《独立宣言》与三权分立原则,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在制订宪法和建立新政府的过程中,人们一直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统治者的权力及其运用,防备他们有朝一日帝制自为。所以,是美利坚大地的民主氛围造就了华盛顿,而不是华盛顿凭空开辟了美国的共和天地。(48)作为凡人化解读华盛顿的成果,十九世纪后期,美国出过三本有关华盛顿的传记,即亨利?卡博特?洛奇的两卷本《乔治?华盛顿》(1889),曾任美国第二十八届总统威尔逊的《华盛顿传》(1896),保罗?福特的《真实的乔治?华盛顿》(1896)。这三部书的共同点是努力恢复华盛顿作为普通人的形象,所要追求的目标,是要“写真实的华盛顿”。用保罗?福特的话说:他笔下的华盛顿,如常人一样,是一个受人类弱点制约的人,一个受人类情欲支配的人。(49)

  与美国对华盛顿解读的转向差不多同步,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也有人从历史延续的角度、民众与英雄辩证关系的角度来解读华盛顿。1895年,宋恕在《六字课斋津谈》中,述及华盛顿,对华盛顿为何不行帝制而实行民主,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他说:“世谓华盛顿创西国民主之局,非也。”他列举欧洲历史上希腊雅典民主等事例,说明民主制度并非华盛顿首创。在华盛顿之前1700年,屋大维已有“十年让位”之定例。即使是美人叛英自立之议,也不是华盛顿首先提出来的。但是,宋恕强调,“纵观西国英雄,如法之拿破仑,英之格朗穵(即克伦威尔-引者),其初皆起于民主党,及功成名立,仍谋世袭,独华盛顿坚拒诸将奉为皇帝世袭之请,异矣”。(50)1897年,章太炎在一篇文章里,指出华盛顿的出现有其特定的社会环境,认为华盛顿“于不毛之地,剪除榛薄,始奠天地,其功若女娲、燧人,杀黑龙而积芦灰也。当斯时,民非斯人固无所戴矣。斯人者出而令而创民主,民固无所竞矣”。(51)同年出版的《万国分类时务大成》,介绍各国国君之后,案语中写到华盛顿,比较华盛顿与其他美国名人之历史地位:

  美自自主以来,其总统之著名者惟华盛顿、临艮、格兰脱三人,华盛顿为创业之君,其功尤大,临艮、格兰脱为中兴之主,敉平南北花旗之乱,其功在北花旗。(52)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