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天下|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114周年,辛亥网移动版

首页 > 辛亥百年 > 文化 >

芮麟独到的记游崂山诗文(3)

  吃过了干点,休息一会儿,即离开太清宫,于后面松林内拍了几张小照,并截了一根小竹杆,作为登山用的手杖。从太清宫到上清宫,我们三人都不认识路径,就循着松林内的大道走去。一路青山绿树,曲涧穷岩,境极幽茜。至观海石,有“波海参天”及“始皇帝二十八年游于此山”的石刻。在这里,因为地位较高,半个海面,尽人眼帘,比太清宫壮阔得多了。天气是那么的清丽,风,暖暖的吹在身上,使人有些觉得懒洋洋地,许多不知名的野花,开遍路旁,开遍山上;成群的小鸟儿,在枝头飞来飞去的叫着,显现出生命的活跃。春,在江南早已烂熟了的春,也已姗姗地来到北国了!

  经过了好多的山峰,方才到了上清宫和明霞洞的交叉口,因为这时已是午后二点,虽然到上清宫已不足一公里,但他们都主张直接到明霞洞,不再去上清宫,我为取得一致的行动,只能跟着大家走,心里却有说不出的惆怅!转过山坡,在山顶上可以很清楚的望见山坳里的上清宫。老树几株,败屋几间外,别无若何令人留恋的景色。据云宫亦为宋建名刹,牡丹银杏最有名,门前石壁上,有邱长春馋诗十首。远望虽无若何可取,但终以不能亲去一游为恨。人真是一种贪得无厌的动物!

  下午二时半,到了万山环抱、林菁四合,十分幽深、十分曲折的明霞洞。在这里,整个的海面,无数的风帆岛屿,烟云峰峦,都已一一在望了。明霞洞建于金大定二年,岩上刻“明霞洞”及近人邵元冲氏“天半朱霞”等字,海拔凡650公尺。院内轩楹精洁,景物明丽,乔松秀竹,环绕左右,名花异葩,临风怒放,地位之佳,风光之胜,似比太清宫更高一筹。因为一路跑得太热,应在向海一面的楼上坐下,净脸喝茶。心一定,诗便来了:《明霞洞》:“廓然尘累尽,俗虚不须删。放眼峰千笏,抬头海一湾。名逃天地外,身置画图间。古洞人来少,白云日往还。”

  幽深清丽,为明霞洞和太清宫同有的优点,但太清宫居于海边,明霞洞位于山腰,因着地位不同,环境和风景,也生出很大的差异来,读前人“有石皆含水,无峰不住山,洞天幽以徂,苔木修而纹”的明霞洞诗,及“修竹万竿青人海,老松一路碧参天,山中鸡犬皆离世,水底蛟龙欲问禅”的太清宫诗,二者的差异,即可见一斑。休息半小时,出来巡视一周。明霞洞房屋很不少,并且建筑得都不坏,如能在此小住一两日看看海,听听泉,望望云,吟吟诗,简直是神仙生活了。

  三时,离明霞洞,向青山前进,除雨时、野萍,又加人慧莹,成了四个人的小团体。一路都是弯弯曲曲的山径,翻上翻下,行走极感困难,幸而在太清宫带来的那只小竹枝,帮了我上坡下坡时不少忙。过市立青山小学,校舍和别的乡村小学一样,辄是崭新的洋楼,因时间的限制,未人内。三时半到青山村。村子完全建筑在山麓,一部也在山腰,一层高一层,一家再一家,重重叠叠,居高临下,很使我想起《阿房宫赋》上的“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的光景来。

  这一带,因为尽是山岭,绝少平地,所以居民都以捕鱼为业。而土地的利用,也可以说到了极点。山坡上下,把泥土填平,种植麦子,泥土且须从别处一篓一篓地挑来,靠低的一面,,须用石块砌高,以防下雨时泥土泻去,工程之艰难可见,民生之艰难可见!看了这种情形,不得不使我对于江南地力未尽的地方,感觉极度的惭愧了!

  这里北面是大海,南面是高山,地位实处于山和侮的夹缝间,风景的幽美,在别处很不易看到。在重重叠叠的石屋中,墙角边,东一株杏花,西几株桃花,白的雪白,红的血红,迎风摇曳。山上,岗上,涧边,路旁,也有无数的野花在张着笑看,惹人怜爱。苍松绿树,碧海青天的大绒幕上,再零零星星,错错落落的点缀下不少红的花,白的花,更显得风光娇丽,柔媚有致!我们在石桥边,照了好几张像片。我并有一首五律,记其胜概:《青山村》:“寻春不辞远,胜日此登攀。村罨高低树,花连远近山。柴门常寂寂,晴鸟自关关。独立斜阳里,长歌未忍还。”这时已是下午四时了,红日西斜,暮霭苍然,渐有夜意,闻至华严庵还有十多里路,不敢久留,即沿着海边大道,急急西行。从前崂山道路未辟,交通不便,所以只有羽流隐士抚足其间,好奇耽古之士也间或一至,普通人是很少来游览的。按崂山在即墨县东南濒海处,有大崂、小崂之分,峰峦以千数,洞壑以万计,周广可数百里,磅礴郁勃,为海上之名山。其脉远祖长白山,近自灵山山脉蜿蜒而来,经招远、莱阳而抵即墨境,主峰为巨峰,高出海面1136公尺,适当全崂之中心,其支脉散而四走,涧壑河流,大者要概由巨峰为分水岭。山势东峻而西坦,故其脉东南短,而西北迤逦极长。开埠以后,德人奖励登山,不遗余力,由青岛至太清宫,则有汽船。登窑、柳树台、大崂观等处,则有汽车道径达山麓。又于山中刻石立志,辟为登山路径,十有六线,依次编号,间数百步,立一标。游山者按图觅路,循环往还,莫不称便。至民国三年,日人占据青岛,登临之路,日渐荒塞,深山中竟为匪类逋逃之薮,因之来游者多闻风裹足。民国十七年东北名军司令沈鸿烈氏驻防崂山湾,兴建古迹,整治道路,于是旅舍别墅之建筑,也日多一日。现在则几乎没有一处不通大道,十之七八,都可通汽车了。前崂部分,汽车已可直达青山,将来如能展筑至太清宫,则全山道路,都可衔接通车了。

  自青山西行约四里至黄山,茅屋石壁,小桥流水,环聚成村,情景和青山相仿佛。《劳山志》所谓“沿路皆大石错落,忽峭壁,忽坐矶,苍松杂出其间,折而愈蕃,即山阴道中,未必尽如此之天造也”云去,询非虚语。

  这时已过午后四点半了,暮色渐渐浓起来,路上很多人自山间采樵或者田间除草缓缓地回家。我们在溪间边休憩了一回,我又做了一首小诗:《黄山村》:“入山云树合,鸡犬寂无哗。海啮崖根断,山衔日影斜。土地齐种麦,茅屋半栽花。卜筑期他日,村醪或可赊。”后来一个朋友看见了我的“卜筑期他日”的诗句,他就大笑起来,他说青山、黄山的女人是自古出名的,我听了心头为之作恶不止。及翻阅《劳山志》的游崂指南,也有“山中民俗,尽皆朴质,惟青山黄山两村,旧以艳冶名。其男子于谷雨后入海业渔,妇女则施朱敷粉,招惹游人,风光之细腻,尤在此时”的记载,不禁为名山叫屈,轻薄少年,凭藉他一些臭铜钱,入山蹂贫家妇女,非但玷污名山,并且败坏风化:说这种话的人,要是阎罗有灵,也该贬入拔舌地狱,才见公平!

  我们于涧流潺潺声中,小坐十分钟,因天光不早,仍急急西行。自黄山至华严庵约十多里,都是沿着海走,虽然道路平坦,但因跑了一天,双腿已疲倦万分,反不如在明霞洞一带翻山越岭来得爽利。

  到斐然亭,简直跑不动了,只得立定稍歇。本来我的跑路本领在一般青年中是要算上上的,昨天上午,无端的被拉去参加了一次公务员春季足球赛,已有十年不履球场的我,忽地经过这样的剧烈运动,今晨起来,两条腿早已不听我指挥,就在平地也酸痛得寸步难行了。我又因为游前崂的机会不易得,所以两足虽酸痛,仍然挣扎着前来,再奔波了一天,愈觉酸上加酸,痛上加痛,无法遏制了。渐渐的,在四个人中,我落后下来,这时,只有我一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