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天下|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114周年,辛亥网移动版

首页 > 辛亥百年 > 文化 >

芮麟独到的记游崂山诗文(9)

  在大时代中,经过了八年抗战洗礼的新青年,都已锻炼成铁的意志、铁的纪律、铁的行动,不复知悲哀烦恼为何物了。远望崂山,奇峰插天,怪石摩空,山上一株树也没有,当年郁郁葱葱的浓荫完全消失了。乃洪告诉我:日军为防止我游击队的活动,把山上的树木全砍了。漫山遍野的森林,都当作木炭汽车的燃料了。日军所受游击队的困扰,由此可见;我崂山抗战军所予青岛日军的威力,也由此可见。沿途都有成群结队的乡民欢迎,还有打锣鼓踩高跷表示欢迎的。车到李村,成千成万的农民簇拥在道旁及广场上,欢迎阔别八年重回青岛的沈前市长。情绪的热烈和真挚,几乎令人感动得滴下泪来。人民是最真诚的。你怎么样待他们,他们便怎么样待你,一点不虚假。因此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你要人民怎么样待你,你便应该怎么样去待人民。以心换心,是今后民主世纪的从政者应该服膺的唯一真理。沈先生自民国二十年起,任青岛市长,直到抗战胜利后才由李市长继任,前后垂十四年。他在物质上留给青岛的,是触目皆是的巨大建筑物;在精神上留给青岛的,是人民心坎深处无穷无尽的爱。沈先生的讲话也是带有情感的。人民的热情冲激了他,他诉说八年来国家与人民的遭受的苦难,他关切青岛每一个市民与农民的生活,他希望农村生产的增加,乡区道路的改善,国民教育的普及。他的一字一句都深深地打入民众的脑海。听众脸上的表情,充分反映出他们内心的喜悦。我站在人丛里,听得有的人在说:“沈市长还和从前一样,不见得怎样老啊。”有的人在说:“老市长真好,他处处想到我们老百姓。”我静静地想着,使我知道:一个公务员,应该如何去爱人民,应该如何去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啊!一个不爱人民的官吏,人民是决不会爱他的。以人民的心为心,这是人民世纪从政者的一个窍。沈先生已抓住了这个窍。天下惟有先掏出自己的心,才能换得到别人的心啊!

  我利用沈先生讲演的时间,特地到民国三十年轰动中外的李村劫狱案的所在地李村监狱巡视一周。那是谈明华兄的英勇抗敌故事。明华于二十七年冬,奉鲁东行署的命令,携带电台潜人青岛,展开地下工作,供给我军政当局很多宝贵的情报。不幸于二十八年七月二十三日,由于内奸的告密,与彭玉麟、马元敬、王文坦、侯汉卿诸同志,先后被日本海军司令部所逮捕,严刑审讯,判处死刑监禁于李村监狱。三十年二月十七日,由我抗战部队的援救及内部潜伏同志的接应,他们与在狱全体抗战志士,同时劫狱脱险。这一件事,不但震摄住敌伪的心,且使青岛市民精神上得到莫大鼓舞,也可以说是抗战史实中的一个奇迹。我国为了深人沦陷区发动地下工作,被敌伪逮捕惨杀的无名志士不知有多少,明华真可是一个幸运者了。在李村停留约一小时,于“沈前市长万岁”的欢呼声中,汽车又向下河进发。

  下河的民众,也是那么热烈的欢迎他们的老市长。沈先生笑逐颜开地慰问每一个男女老幼的村民。下河的民众,在沦陷期间是受过敌寇长期蹂蹦的。下河位于青岛近郊进人崂山的要口。因为地位的冲要,敌寇除于市区近郊各村镇设置据点外,于下河建筑了特别坚强的碉堡。外挖深沟、筑寨墙,并敷设电网,常驻一排以上的兵力,守卫这个重要的据点。在敌人的意思,没有重武器的游击队是无法接近这个堡垒的,更不用说突破这个堡垒。李市长引我们到这个残破的堡垒内外巡视了一周。高总队长告诉我们,他是怎样拣选青岛保安总队中射击最准确的官兵;怎样利用黑夜爬近堡垒;怎样用密集的火力压制住碉堡上守望的敌兵;怎样用精确的射击控制住碉堡上的每一个枪孔,使敌军抬不起头来;怎样使士兵在我方火力掩护下,爬近手榴弹的有效距离,炸毁铁丝网及工事;怎样越过深沟高垒,于碉堡下放置炸药,轰坍坚固的碉堡;怎样冲进碉堡,消灭敌人。这样坚固的碉堡,不到一夜的工夫,便被我们攻破了。在敌我配备悬殊、攻守异势的情况下,这实在是一个以血肉拼、以智计取,获得成功的抗战史中的奇迹!也是一个动天地、泣鬼神,可令后世子孙永远感动兴奋杀敌卫国的英勇故事。据高总队长说:“每一次攻破敌人碉堡,都是采取这一个方式。单是靠步枪和机关枪,是不能克敌致胜的。”敌军自碉堡被我军攻破后,再没有敢在下河长期驻防。下河的民众从此便得救了。所以青岛乡区的民众,始终是在崂山抗战市政府保护之下的;崂山的抗战部队,也始终是在乡区民众的掩护之下的;军民由彻底合作而打成一片,而凝为一体了。这是崂山抗日军所以能艰苦支撑七八年,愈战愈强,最后并收复全市的主要原因。而游击队员中少数与民众为敌者,没有不自食其果的。军队决不能离开民众而独立,一支军队脱离了民众,便是这支军队的末日到了。

  更前进,便到了大崂观。群峰围合,修竹夹道,境极幽深。院内碑竭犹在,花木也仿佛如昔,令我陡浮起许多旧游的怀念。李市长说:他们打游击的时候,每到下午四点以后,便来大崂观。因为日军一过下午四时,便再也不敢进人崂山一步了。门口大崂观三字的匾额,还是老市长题的。的确,沈先生留给青岛的纪念品委实太多了。道士引我们参观全院一匝,拱后送别,意态悠闲,绝无牵挂,真有闲云野鹤之想。事变前我认为大崂观之胜,在门外的一座横山,石壁峭奇,秀色可餐;今日重来,这个看法依然不变。又成一绝云:“观外奇峰如画屏,观中修竹自亭亭。道人尽日无闲事,送罢白云课道径。”

  是诗堪为观中道人写照。由大崂观向北九水,山道崎岖,峰峦重叠。汽车完全靠着山涧盘旋而上。从前平坦宽阔的石片路,已经完全破坏了。整理修补,恢复旧观,恐怕尚须时日。我一进崂山,好似回到了老家一般,也如遇到了老朋友一般。一峰一壑,一泉一石,都似乎向我点头,向我招手,对我表示亲善的感情。我也以最关切的眼光,细细端详崂山的面貌是瘦了,是肥了;抗战给了它多少滋养,多少损伤。我想于记忆中,从今日的崂山,认出当年的崂山来。生平爱与山水结不解缘,想不到以事变而离开青岛的我,又以胜利而重回青岛。这不能不说是与崂山特别有缘吧?触情生景,口占一绝:“一峰一壑尚知名,泉石归来别有情。料得山灵应笑我,疏狂依旧一书生。”

  十年来转战鲁西鲁南,浪迹川西川东,跋涉冀鲁豫陕苏皖湘鄂诸省,游踪半个中国,一官役役,饥驱天涯,只落得“百卷文章万首诗”。自怜亦复自笑!山灵有知,或能引我为知己吧?十二时半到北九水。李市长引导我们参观了战迹,便到天主堂进午餐。

  崂山的战迹是随处都有的。自我军在崂山建立抗战根据地以后,与日寇大小数百战。有时是我军袭击敌军,有时是敌军进攻我军。无论哪一次战役,都充分发挥我军的机动性,利用地理的熟悉与地形的优越,出奇以制胜。敌军败挫之余,迁怒居民。崂山附近的民房别墅,都被拆毁或焚毁。北九水一带,摧残尤惨。除了天主堂外,几乎没有一座完整的房屋。我们巡视着每一座断垣残壁。这些抗战的遗迹,似乎都在告诉我们,敌军是怎样的痛恨游击队;而崂山抗日军的威力,是怎样的叫敌人苦恼啊。

  八年的岁月是悠长的。崂山密迩青岛,支撑八年的长期抗战,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崂山抗日军艰苦卓绝的精神,将与崂山永垂不朽。崂山从此不但以美丽的风景闻名于世,并且以英勇的抗战驰誉中外了。北九水位于万山环抱中,为崂山风景的结晶处。松风稷稷,涧水淙淙,清丽独绝。天主堂的修女,终年与高山流水清风明月为伴,实在得人间之至乐。我徘徊于松林间,踯躅于山涧边,静静的回味当年与亦朋等畅游崂山情景,历历如在目前。但友好星散,各走西东;我也两鬓青青,渐增银丝了。思之不胜怅然。所幸傲骨嶙峋,贫而不改其乐,不易其道,不变其操,今日与山灵相对,尚可无愧。自分此生,将以诗僧终其天年了。俯仰天地,感慨万端,又成一绝:“当年九水尚盈盈,劫后依然澈底清,流过千峰万壑去,泠泠只是在山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