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天下|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114周年,辛亥网移动版

首页 > 辛亥百年 > 文化 >

芮麟独到的记游崂山诗文

 

  芮麟游崂山的独特感受是:“此行又为看山忙,极目海天兴转狂。偷得浮生闲一日,浪游幸勿负春光。”

  芮麟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步入文坛后,曾两度居住在青岛大半生,颇重青岛史料的积累,曾于1947年6月,由青岛乾坤出版社刊行了由芮麟于1936年所著《青岛游记》。内有“惊风骇浪上前崂”,“后崂一日”,“且抛尘梦人崂山”等三节谈及三次游览崂山的经过。又撰于1946年、发表于1947年的《千秋杭战记崂山》。他的四篇记崂文章共计26000字,超过苏雪琳的11300字的《崂山二日游》,可谓记崂文字之最。尤为令人值得称道的则是:芮麟的记游崂山诗文均有独到见解,其特色在于实践了游崂山时,“欲穷其胜,然途兼海陆,游者必舟车并进”(傅增湘语)。并有游览的多样化:自游和公游,独游与合游及集体游,他都经历过了。

  芮麟在《青岛游记》自序里,阐述了他自己的青岛缘云:“我与青岛,特别有缘。抗战以前,我于民国25年3月10日,第一次投入了青岛的怀抱;胜利以后,我于民国34年10月26日,第二次投入了青岛的怀抱;前一回的缘,结成了后一回的缘,或者,我与青岛,还有未了的缘也未可知。……但于青岛,我却特别的爱,特别的眷恋。”在书中的字里行间,充分表达了作者的这种热爱青岛的情怀。“青岛有山、有海、有安静、有温良的人心,和醇厚的友情。我将永远歌颂青岛,眷爱青岛。”当然,作者在书中,特别是强调“青岛”所处位置的重要性。他说“在我国风景线上,国防线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青岛。我已投入她的怀抱了!我的心里沸腾着莫名的快慰,当我看到青岛整洁的街道和瑰丽的建筑的时侯!青岛是中国的第一个花园都市!青岛是现代的世外桃源!东方瑞士!第一个印象,便是青岛的一切,都太洋化了!举凡道路房屋人物,所接触到眼睛里的,简直不像是在中国,而像在外国!”他引用“一岛稜稜塔,千帆叶叶风”的诗句,来说明青岛的风光妙!以“鸥波如此碧,鸳瓦可怜红”那样交织成画,让人如历其境。全书描写青岛和崂山各个景观,更是如此妙趣横生。“青岛是中国典型的国际都市!山海天三者镶嵌得好!树屋路三者配备得好!全市是花园,无处不风景!到处都含画意,四处都富诗情!”作者善于作诗,书中收录所作诗甚众。内录第一首即景诗《岛国之春情》云:“矮矮苑墙曲曲栏,重峦到处可登攀;人家都在春风里,绿树连云花满山。”《栈桥》云:“灯光照海连连空,浪鼓桥挝任好风。十万人家齐入画,胶州湾在月明中。”他认为自栈桥到汇泉炮台“是市区风景结晶处。凡听松、观涛、卧云、赏月、品花、谈心,无一不宜,无意不妙!”“夏季是青岛的黄金时代!”还说“北九水是崂山风景的结晶处。”曾用“万松翠裹一茅庵”来形容蔚竹庵。《登崂顶》诗云:“浪教金轮岭锁烟,高歌人在白云边。崂山胜概吾能说,半在峰峦半海天。”去游华严庵的路上,感到一路上尽是:“海连松间碧,叶落草桥红;鸥队闯云外,人家乱石中”的好景致。尤重青岛史料的收录,是书记载一战时日人攻打青岛死亡将士的忠魂碑就是例证。(该碑原在中山公园,现已废弃拆除。)

  他在《自序》还说:“《青岛游记》是我25年的旧作,发表于《民众教育通讯月刊》。”经过抗战遗失,“为了留个纪念,保存青岛一部分的史实,结下的些翰墨缘”。下署“于民国36年6月8日,无锡玉庐芮麟,自序于青岛观象山房。”书后署“民国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九日晚稿于首都珠江饭店。”说明是旧稿新印。尚有陈鸿雪撰的《作者小史》曾言作者于1938年应沈鸿烈之召入鲁。抗战期间,到山东省政府任职,曾创办山东战时出版社。因投笔抗日卓著,抗战胜利后获国民政府颁发胜利勋章。1945年任青岛市政府人事处长时,曾在青岛创办乾坤出版社和青声杂志社,任社长、总编。建国后所撰《沈鸿烈长青岛六载琐记》尤为著称。遗著有1925—1937间的文史著作《神州游记》,于2005年11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芮麟(1909—1965),字子玉,号玉庐,江苏无锡人,幼时家贫,笃学不倦,19岁时考入江苏省立教育学院,1929年毕业。三十年代初期为中华图书馆协会、中国社会教育社、中华职业教育社成员,从事社会教育和文学创作,曾任无锡县农民教育馆馆长、职业教育指导所所长、民众教育馆馆长、《无锡民众周报》编辑、总编等职。1926年发表处女作《香海雪影》,步人文坛。有《随园论诗概观》、《诗经谷风今译》、《浪漫诗人李白》、《读杨荫梧》等文学评论文章散见于沪、锡有关刊物。1930年在沪以《新诗之变迁及其趋势》长篇诗论,饮誉海内。尤为著称者,乃是芮麟于无锡题真武宫联:“晖嶂著咸灵朝三万顷恩波仰面;武当分气象冠七二峰顽石点头”。有易君左题书名《山左十日记》,于1934年5月,由太湖书店出版。1935年冬,应第三届高等文官考试及格。翌年春,至青岛特别市受时任教育局长雷法章之聘任教职。抗战期间,任山东省政府秘书、农林部秘书、科长、代司长等职,创办山东战时出版社,主编《大山东月刊》。1945年10月,任青岛市政府人事处长。因在高考及格人员中投笔抗日卓著,抗战胜利初期,获国民政府颁胜利勋章,历年跋跋涉鲁豫娩川陕诸省,写诗600余首,其抗战诗集《莽苍苍行》获考试院颁优等奖,当时有于右任主持的国民政府考试院,评其“晚近诗学不讲,得见此作,诗之神旺。”1946年获全国高等考试及格人员县长挑选第一名,被荐为青岛市人事处处长,重返青岛从政。仍重写作,与王统照等进步作家交往密切。主编《青声月刊》。1947年不满政局黑暗,于夏季退出国民党。1949年5月下旬,青岛市长孙继丁下令,要人事处“限期将青岛市府与各局、区、所的全部人事档案分别清理,重要的要装箱运往台湾,普通的一律就地烧毁,若贻误期限,以通匪论处。”芮麟未予置理,当即从保管员李国寿收回人事档案室钥匙,与官防任信等,带在自己身上,躲藏了三天。在青岛解放后的次日(六月三日),即主动将全部档案、簿册及印信等,逐项清点移交给解放军管会。建国后,任青岛四中语文教师。1956年应约写《陆游详传》。1964年应山东政协之约写出《抗战爆发后沈鸿烈放弃青岛的真象》、《李先良与葛覃劫掠青岛及其相互角逐的见闻》等文,1965年因患脑溢血病逝。

  所著极其丰富。印行者有《战时纪行诗草》、《北国纪游》、《心浪》、《自然的画图》、《玉庐诗稿》、《战时民众读本》、《民众家事讲话》《青岛民众读本》、《暑期民众读本》、《无锡民众读本》《河南民众读本》、《国难时期的民众读本》、《民众国防教育实施法》、《无锡导游》等实用著作。遗著有1925-1937间的文史著作《神州游记》,于2005年11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是书汇总了他有代表价值的主要著作有《自然的画卷》《山左十日记》《东南环游记》《北国游记》《中原旅行记》《青岛游记》等六种,作者生平游踪尽收其中,也是他对现代山水文学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