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会和辛亥革命(15)
辛亥革命网 2012-08-1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袁刚 查看:
美国独立后的利益冲突党派斗争,也很复杂激烈,1860年代终于爆发了内战,北方共和党总统林肯宣布废除黑奴,最后打败了南方农场奴隶主势力。按照我国长期尊奉的革命逻辑,奴隶主比地主、资本家还“阶级高”,也就更反动,竟敢宣布独立,更是分裂国家,还首先动武,其罪莫大焉。战败了那还不应该清算追杀,得镇压反革命呀!但是,美国人没有这样做,南军司令罗伯特·李将军向北军统帅格兰特将军投降后,部队解散都回家种地了事,只是不能再奴役黑人了,没有受到任何处罚,根本就没有反革命分子,李将军因会打仗甚至仍然受到全美国人民尊敬。主要是代表南方利益的民主党,也没有被勒令解散,而是迅速进行政策调整,参加国会选举,还选胜了!共和党也没有乘胜垄断权力,而是保留反对党,在民主宪政国会机制下,互相监督,轮流坐桩,美国人民又重新团结起来,再也没有打过内战。
厌烦了北洋军阀内战的张学良,就说打了又好了真没劲,直奉之间曾两次大战,一胜一负,但后来为对付冯玉祥,吴佩孚与张作霖这两个死对头又握手言欢。孙中山护法斗争的对象是皖系段琪瑞,但段在直皖内斗中失败下台,直系掌握了北京政权,孙中山就和段、(奉)张秘密结成“三角反直同盟”,昔日的死敌又成了盟友。国共两党也斗了半个多世纪,生死对决血流成河,但现在又和好了。由此看来,自辛亥革命百年来的一切内战,其实都没有任何意义,也并非教科书所吹嘘的正义战胜邪恶,人民没有得到任何好处,也绝非人民的胜利。胜者王侯败者寇,只有少数权贵政客(职业革命家)为内战弹冠相庆,占便宜的只是外国人苏联和日本。
文化大革命是又一次内乱,叫“十年浩劫”,当时有一句话值得回味,叫“要文斗,不要武斗”。但如何文斗呢?毛泽东忽悠说两大派革命组织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最后实现“革命的大联合”,成立“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毛还有一段话说得很客观,“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除了沙漠,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派性。辛亥革命时的派别,较文革闹派性要复杂得多,即使是革命党内部,也有同盟会与光复会之争,同盟会内部也有武昌首义新派别、新山头,并都坚决反对孙中山。有派性就会有争斗,争斗除文斗与武斗两种外,还有一种上不了台面的手法叫暗杀,即用鄙劣手段肉体消灭反对者,同盟会在民国建政之初,即下毒手暗杀了光复会首领陶成章,后来又暗杀了进步党党魁汤化龙,完全是出于一党之私,在公开场合不敢承认。毛泽东在文革时消灭政治对手刘少奇等人的手法,也都很阴毒恶劣,均谈不上是“文斗”。共产党内部的所谓“路线斗争”,虽没有打仗动武,也都谈不上是文明讲理的“文斗”,而是“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被斗者剥夺了话语权,没有说理的地方,这同肉体消灭对方封口不让说话是一样的。
这一点也特别值得反思,都是中国人,且是同党,都高呼革命,后来的事实也证明相互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其争斗又何致于动武流血?又何致于肉体消灭?应该文斗嘛!那么,怎样文斗作君子之争呢?毛说的“三结合”是糊弄人,文斗最好最妥善的形式,就是议会斗争。议会斗争的实质,就是以文斗取代武斗,用文明的斗争方式取代野蛮的斗争方式,用有规则的斗争取代了无规则的暗杀等残暴决斗,是以现代政治文明取代中世纪式的暴力巧取豪夺宫廷阴谋。国会既是争斗的舞台,就不是一团和气和稀泥的场所,诸君别看现在电视中老报道台湾、泰国议会争斗乱糟糟的场面,但再乱却也遵守了基本规则,避免了全面内战。
现代民主政治,就是议会政治,议会就是吵架的地方,是不同政派博弈的场所,山呼万岁一致举手,那不是真正的议会政治,也不能真正解决什么问题。议会也有法规程序,在宪法框架内各种政治主张都可以得到自由的表达,所以说民主制度最核心的东西,就是代议制国会。今年我们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最值得留恋的不是首义枪响后成立的鄂军军政府,不是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和南京临时政府,而是建政中心的临时国会。我们应该知道,民国开初先贤们就移植了欧美现代议会政治形式,为新中国的民主开了一个好头!只可惜国会机制很快就被军事力量所扼杀,中国树立不起文斗的规责和场所,那就只能是武斗,全面内战穷折腾,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而不是选票出政权,这很可悲!是落后、破败、残酷,死了多少骨肉同胞啊!即使是胜者也不值得骄傲,而尤其值得反思。